新闻动态

NEWS

川观新闻 | 成立一年多,天府永兴实验室如何在“碳”上破题?

发布日期:2023-03-27

“各国都拥有相当量的风和光,谁能更好‘风光’,谁能更早‘风光’,完全取决于谁能建成大规模使用新能源的技术体系。”

“工业革命我们没有赶上,碳中和一定不能错过了。”

“全球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中有50%还不成熟,大家应该说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3月27日,“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在成都举行,17位中外院士出席论坛,共同探讨国内外前沿技术,探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模式,促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是2021年12月23日正式揭牌的天府永兴实验室。记者注意到,当天下午举行的6个分论坛,也是根据天府永兴实验室所布局的六大研究领域展开。

“成立一年多来,实验室已经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目前在碳中和领域的机遇和挑战,正是我们所关注的方向。”川观新闻记者专访天府永兴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解读天府永兴实验室如何在“碳”上破题。

7340_1679913868000.jpg-cgwapimg.jpg


研究领域扩大

“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主论坛现场,摆放着一排展架,上面依次介绍天府永兴实验室的6个研究部。

“这6个研究部,就是天府永兴实验室布局的六大研究领域。”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说。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的省级实验室,2021年12月23日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揭牌,此举被看作是全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提供了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

作为省政府批复建设的天府实验室四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天府永兴实验室以“碳中和+”为核心,最初聚焦的研究方向为3个。

雷宪章说,研究方向从最初的3个调整到现在的6个,研究范围的扩展是因为大家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在深入。

2022年6月18日,天府永兴实验室召开战略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17位在碳中和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大家对实验室的目标定位、科研方向、机制体制、人才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随后在2022年6月20日举行的天府永兴实验室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了实验室6大研究方向,也就是6个研究部。

记者注意到,6个研究部分别设立专家委员会,研究部之下又设立若干研究中心。

比如,清洁低碳能源研究部下设零碳能源系统、水风光储智慧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研、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四个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科学家石碧介绍,目前实验室已启动新型电力系统、零碳能源系统等9个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已经组建由15位院士、5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24位院士、29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1679922262259062361.png-cgwapimg.png

天府永兴实验室全国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的省级实验室。


立足四川优势

作为天府永兴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雷宪章同时还是清洁低碳能源研究部的牵头负责人。“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探索建立‘具有四川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清洁低碳能源技术体系’。”雷宪章说,四川在清洁能源领域具有资源禀赋,但还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

以风电、光电为例,因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电力输出会出现波动性、间歇性,进而会影响电网的稳定。再比如,四川正在大力发展的氢能源,也是当天的论坛上被多位专家提及的话题。雷宪章说,氢能源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式,但从制氢、运输、使用等环节上现在都存堵点。

“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过渡有很多挑战,天府永兴实验室的任务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雷宪章说,目前在清洁能源领域实验室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在氢运输环节的创新研究,预计在今年底进入中试阶段。

随着天府永兴实验室在技术上的突破,四川在清洁能源领域资源上的优势就可以转化为技术优势,在为国家战略需求输出前沿技术成果的同时,又为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雷宪章还特别强调,有关氢能源等研究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开展的。

事实上,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全链条,也是天府实验室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贺克斌接受采访时表示,天府永兴实验室起到了一个协同平台的作用。

“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在交通领域为减碳做贡献,西南石油大学在能源领域有贡献、四川大学也有很多研究成果。”贺克斌说,天府永兴实验室把这些分散的力量集中成、凝聚成一个更大的力量,同时为技术推进做支撑,促进成果转化。

贺克斌说,天府永兴实验室揭牌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已经推进不少工作,未来将会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技术成果、管理成果乃至体制创新成果涌现出来。

“但技术是核心之核心,因为最终的竞争焦点在技术。”贺克斌说,“天府永兴实验室用‘碳’来破题,首先要通过技术创新来驱动。”


【川观新闻记者 王国平】

联系我们

  • 电话

    科研:028-60667710 办公:028-60667707 人力:028-60667706(成都)

  • 邮编

    610213(成都)

  • 地址

    四川省天府新区集萃街619号天府海创园12号楼

  • 邮箱

    tfyxlab_office@163.com

天府永兴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