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FIELD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南石油大学原党委书记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清华大学电机系系主任
西南油气田公司总地质师
零碳能源系统研究中心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院建设发展成功经验,旨在探索打通从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落地转化的全新路径。中心聚焦经济产业提质升级,立足中国未来双碳产业爆发性增长时代背景,着眼构建基于国内大循环的能源电力系统长期稳定供应体系,围绕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革命“一个主题”,突出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重点”,按照满足未来产业、新兴赛道、核心技术“三项标准”前瞻性布局,展开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能源中心系统、常温常压液态有机载体储氢、可再生能源高效制储绿氢技术、碳基能源零碳转化利用技术、新型相变材料冷板式液冷系统“五大研究方向”产业化研发攻关和落地转化,全力推动“卡脖子”核心技术突破,带动培育并助力打造万亿级新兴产业赛道。
➞了解更多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全球将依然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特别是低碳天然气。在非化石能源成为主力能源之前,天然气将是我国实现能源从高碳向低碳转型的最现实能源,加快天然气发展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最现实选择。
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研究中心针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藏(常规气、致密气、页岩气),开展绿色钻井液与完井液井下无缝转换、纳米-超临界CO₂压裂-驱气-埋存一体化、地下原位制氢协同提高采收率及CO₂埋存、地下大规模储氢库、天然气管网掺氢输送、智能感知预警与动态优化控制研究,建成天然气低碳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国家战略力量和创新策源地。2030年,扩大示范性应用,建成规模化产业,孵化高技术企业,突破新一轮技术。
➞了解更多
天府永兴实验室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紧扣国家“双碳”及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四川省清洁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围绕能源电力碳中和主战场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中心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牵头,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及国网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共同建设。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短板、关键装备与工业软件的卡脖子问题,创建理论、技术、装备、应用的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探索低碳绿色新型电力系统的四川解决方案。中心团队由学术带头人、产业领域专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稳定的科研骨干构成,具有承担新型电力系统领域重大项目的丰富经验。
➞了解更多
办公:028-60667707 人力:028-60667706(成都)
610213(成都)
四川省天府新区集萃街619号天府海创园12号楼
天府永兴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