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发布日期:2023-12-29
12月24日,由天府永兴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主办的2023天府碳中和论坛在成都成功举办。论坛设置1个主论坛和7场平行分论坛,碳汇与地质固碳技术分论坛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教授担任主席,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教授担任主持人。论坛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围绕地热开发利用、生态修复与碳汇、地质固碳等碳中和领域优势技术进行分享、交流和探讨,线上直播观看次数31万。
分论坛主席刘清友书记致开场辞。他表示,本次分论坛旨在促进行业专家和学者间资源信息的共享,推动最新理论技术的交流,推进更加广泛、更加有效的产学研合作,这种合作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并将有助于推动地热发电及其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四川省地热资源综合利用产教融合示范建设,提高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水平,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 刘清友书记致辞
>>>>聚焦地热开发与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根生教授以《深部地热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为题,阐述深层高温高压下岩石破碎动态力学特征、造储过程深部岩体应力扰动与成缝机理,分享干热岩勘探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清友书记以《四川省地热资源综合利用产教融合示范》为题,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成都理工大学地热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产教融合的多层次教学培养体系,四川省地热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实验室永久载体节能减排应用示范点的建设情况。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西南大区总经理王荣刚以《斯伦贝谢地热应用项目简介》为题,分享斯伦贝谢公司从传统油气行业向新能源体系转型的经验,以成都基地新建地热项目和法国办公室改造项目为例,分析我国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趋势,展望地源热泵的广阔应用前景。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冯波教授以《EGS(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建造中化学刺激技术应用进展研究》为题,阐述干热岩热储化学刺激柔性改造技术原理,分享国际化学刺激应用实例以及新型化学刺激技术的研究进展,评估我国EGS化学刺激工艺在场地尺度的应用可行性。
>>>>聚焦生态碳汇与地质固碳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实验室固碳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裴向军教授以《地质环境脆弱区生态修复固碳技术、机理与碳汇核算》为题,介绍生态修复的固碳机制、碳汇核算方法,提出生态修复固碳实现途径及碳中和对策,并分享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胡大伟研究员以《二氧化碳应用于深层地热开发研究进展》为题,基于丰富的试验成果,揭示针对深层地热开发的深部热储压裂机理、CO2渗流传热机理以及CO2在不同类型岩心中的物理-化学封存机制,提出全流程尺度研究CO2压裂、采热、封存、泄露过程的未来展望。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甘泉教授以《基于多尺度多场耦合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与封闭性评价》为题,介绍CO2地质封存扰动情况对流体运移和岩体稳定性均产生显著影响,重点分享了CO2地质封存盖层密闭性研究,评估CO2地质封存潜力和安全性。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泮晓华教授以《碳负性微生物水泥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应用及固碳贡献》为题,介绍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碳负性微生物水泥配方及制备方法,展示其在崩滑灾害防治领域和石质文物修复等特殊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并分享相关技术的应用案例。
本次分论坛通过学术报告,展示地热开发与综合利用、生态修复与碳汇、地质固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搭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平台,促进与会代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未来的研究中,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部不断汇聚各方的平台和资源,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四川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碳汇与地质固碳技术分论坛”直播回放
科研:028-60667710 办公:028-60667707 人力:028-60667706(成都)
610213(成都)
四川省天府新区集萃街619号天府海创园12号楼
天府永兴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