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环球时报 | 贺克斌院士:建成新能源技术体系才能早“风光”

发布日期:2023-03-28

3月27日,在由天府永兴实验室主办的“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提出:未来世界发展,各国都有潜力和机会去“风光风光”,谁能更好、更早地“风光”,取决于谁能建成大规模使用新能源的技术体系。

贺克斌.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


贺克斌院士指出,截至2022年底,已经有13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承诺;受全球供应链的碳中和压力传导,跨国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碳中和的承诺;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和碳市场的总交易额对比2021和2020数据都超过50%,甚至翻一番,未来几十年世界发展将与碳相关。

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因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从对能源的资源依赖走向对能源的技术依赖。从全球能源总量来看,以“风光”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正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如果我们的资源走向了可再生,在一定程度上就解除了世界经济依赖现存化石能源资源量的危机”,贺克斌院士表示。从全球能源分布来看,全球的化石能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但各国都拥有自己相当量的风和光,因此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带动未来经济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在建成新能源技术体系道路上,目前全球共同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中国要实现碳中和,能源系统是核心,新型电力技术是核心的核心。二是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的关键材料。贺克斌院士强调:“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不要误解为我们不再依赖各种矿产资源,反而在新的能源体系里头很多关键材料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矿产资源。”三是碳中和路径下约束生态环境的演变。剧烈的技术变革将改变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能源版图、产业布局和人类排放的变化将进一步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将未来的资源体系实现安全、平稳的转型,助力双碳目标?“这需要一些大数据和大模型来回答相关的问题。”贺克斌认为,通过耦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健康评估模型、农作物模型、水资源模型等,建立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估模型,并与地球系统模式实现耦合,可以建立起多目标优化仿真平台,进而提出生态环境友好的减污降碳协同路径。


【环球时报记者 陈敏】

联系我们

  • 电话

    科研:028-60667710 办公:028-60667707 人力:028-60667706(成都)

  • 邮编

    610213(成都)

  • 地址

    四川省天府新区集萃街619号天府海创园12号楼

  • 邮箱

    tfyxlab_office@163.com

天府永兴实验室公众号